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教新闻 > 正文

盛大启幕!聚焦新艺术课程标准背景下艺术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发展研讨会

【来源: | 发布日期:2024-09-25 】

共享学术智慧,共促艺术教育发展。

9月21日至9月23日,新艺术课程标准背景下艺术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发展研讨会在吉林艺术学院举办。

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为学术指导;吉林省学校美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吉林艺术学院主办;吉林艺术学院教务处,科研处,艺术教育学院承办;吉林省音乐家协会,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吉林省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吉林省高等学校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东北师范大学《现代中小学教育》,吉林艺术学院学报协办。

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及《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艺术课程标准解读、育人目标的精准定位、改革方向的明确引领、课程内容的科学构建及其组织呈现方式的创新探索、国内外艺术教育发展趋势、艺术教育“大中小”一体化模式构建等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同时致力于促进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发展与学校美育工作的创新发展,为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undefined

本次研讨会,以“开放融合、求真务实”为理念,以“激发学术创见、求解时代之问、探寻实践方法”为导向,以“创新融合发展”为基调,以“新艺术课程标准”为引领,深入探讨艺术教育在大学、中学、小学阶段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贯穿教育全程、层次清晰、递进有序的艺术教育体系。此外,会议还以教学成果演出、获奖论文研讨会、微课展示和工作坊的形式,展示大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的优秀微课作品和艺术创作成果,以此促进参会者之间的灵感碰撞与经验共享。

凝心聚力开幕式 业界专家襄盛举

22日上午9点,新艺术课程标准背景下艺术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发展研讨会在新民宾馆一楼多功能厅正式拉开帷幕。开幕式现场高朋满座,灼灼生辉。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嘉宾有: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艺术学召集人,2022年教育部义务课标修订艺术组召集人彭吉象;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副秘书长、原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四级调研员、北京市课外校外教育专家组成员高青;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美育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郑勤砚;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马菁汝;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爱青;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研制修订工作和教材编写主要负责人胡知凡;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学术委员、国家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主要研制成员李广平等省内外专家学者。

出席本次开幕式的教育厅及吉林艺术学院领导有:

吉林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苏威,吉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燕春波,吉林艺术学院副院长邹毅。

undefined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艺术学召集人,2022年教育部义务课标修订艺术组召集人彭吉象致辞

吉林艺术学院组织召开的这场学术研讨会,对于推动艺术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的发展恰逢其时。第一,有利于实现艺术教育的连贯性,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持续接受艺术教育,逐步提升审美的修养与艺术素养。第二,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大中小学相互借鉴,优势互补,进一步发挥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第三,能够促进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不同阶段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艺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undefined

吉林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苏威致辞

艺术,承载着丰富精神世界、启迪智慧、传承文化并促进情感交流的重要使命。新艺术课程标准的出台,为艺术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探讨艺术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发展,对推动新时代艺术教育理念改革创新、促进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刻意义。学院将进一步发挥综合性艺术高校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与教育资源优势,与基础教育构建“共建共享共育”的教育模式,完善艺术教育大中小贯通的人才培养机制;共创育人合作新方法,构筑美育共同体,探索构建大中小学协同艺术教育全链条,有效确保大中小学生在艺术教育上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吉艺期待携手各位同仁,共同推动新时代美育事业的新发展!

undefined

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副秘书长、原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四级调研员、北京市课外校外教育专家组成员高青致辞

近年来,在吉林省乃至全国高校音乐、美术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的评价中我们学院的个人以及全能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学校整合多元艺术资源,联动基础教育,助力基础教育特色的发展。据了解,艺术教育学院与我们长春朝阳区教育局及所辖的基础教育学校联合共同打造了教育实践合作联盟,共同推进基础教育美育特色校的建设,组织教科研的博士团队,在教师的培训、校园文化建设、校内联合项目、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为中小学提供了服务,搭建了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的平台。

undefined

吉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燕春波宣布研讨会开幕

undefined

吉林艺术学院副院长邹毅主持开幕式

主旨发言精彩纷呈 智慧探索启迪未来

22日上午10点,专家主旨发言在新民宾馆一楼多功能厅举行,16位发言人围绕艺术教育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不仅是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更是一场教育智慧的璀璨交汇。

东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尹爱青,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广平主持研讨会。

undefined

彭吉象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施启示》

彭吉象就艺术课程标准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它的特点和衍生进行详细介绍。此次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中,艺术课程发生变化最大,主要是肯定了艺术课程标准的发展方向、艺术课程进入中考、艺术课程教学时间大大增加、使用了新的艺术课程教材。这次课标修订的依据主要体现在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美育,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迫切需要我们培养创新型、综合性全面发展人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全国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特点,更加强调美育、强调综合性,全国义务教育是以核心思维来统领课标和编写教材,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将九年制分成三个阶段和4个学段。

郑勤砚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美术与科学跨学科融合的课程实践研究》

郑勤砚从设计思维的理论框架阐述入手,直到学生作品的呈现。生动形象的解读了美术与科学跨学科结合的课程实践。事实上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包括习近平总书记都高度重视科技教育和美育教育,中央美术学院在百年校庆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也给我们写信,让我们要以大美之意绘传世之作,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而“科技强国美育兴国”这样的战略也成为我们今天的时代声音和时代号角。科技托起强国梦,而美育筑牢中华魂。我们也会看到科技教育让我们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以进一步的延展,而审美教育则是让人类回到本源,让我们找到我们的初心。同时立德树人也是我们美术与科学融合教育的根本任务。

李广平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学术委员

《面向智能时代的中小学艺术教育》

李广平从艺术素养是未来的刚需、艺术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课程的主科、对艺术教育的形式作出改变的思考三个方面阐述了艺术教育的发展。教育要面向未来,是我们教育的根本。在未来的历史时空下,在科技创新、智能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我们的艺术教育是什么样的社会地位。正像美国作者写的一本书《人工智能:改变世界,重建未来》,重建未来的过程也就是AI时代,美育何为。

尹爱青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的逻辑理路、现状检视与优化策略》

尹爱青探讨了美育评价的实践路径和案例,强调了五个必要环节,即目标制定、内容选择、方法设计、标准制定和结果应用。这些环节有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知情意行,并通过反馈和激励促进其发展。她展示了美育评价框架,包括各级指标和内涵,并强调了不同学段的评价特点。特别强调了真实情境的重要性,评价过程中要尊重差异、因地制宜,构建多元共存的判断尺度。美育评价结果的运用不应仅限于升学,而应包括改进、反馈和激励,以赋能美育教育。她呼吁共同参与,实现美育评价的真正价值,并通过案例和理论框架强调了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具体方法和原则。

胡知凡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研制修订工作和教材编写主要负责人

《2001年以来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变化》

胡知凡概述了中国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实施情况。自2014年底开始修订,2018年1月发布新课标,引入了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特别强调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教育部对这一概念表示支持。新课标整合了学业质量标准,美术学科模块也进行了调整,新增了中国书画模块。2022年课标强调艺术课程理念一致性,提出“合—分—合”的教学方式,简化了操作难度。胡老师还提出了几个问题,包括高考如何适应新课标、高校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如何评价学业质量,以及高校美术学习内容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特别是AI时代的挑战。

undefined

苏威 吉林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中国艺术教育发展促进会理事,吉林省学校美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艺脉相承:探索“大中小”艺术教育的协同创新之路》

苏威从政策背景与改革动力、艺术课程标准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变化、问题的显现与机遇的到来、擘画蓝图与共创未来四个方面进行交流。她表示,我们更应该关注到艺术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发展问题。不同学段之间应该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要做到分层分级,避免“上下一般粗”式的教学模式,真正构建起一条完整的艺术教育生态链。我们要做到课程贯通,教材联通,队伍打通,教学融通,组织互通,还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相应的艺术课程,针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难度各异的教学内容。

左:王贺 吉林省教育学院体育美育教研培训部 、美术教研室主任、吉林省美术教研员

《新课改背景下吉林省中小学美术教研工作路径》

右:吴道义 合肥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专家

《聚焦艺术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左:唐承华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艺术课程内容的跨学段整合与优化研究》

右:马菁汝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构建跨学科融合的社会美育体系》

左:吴磊 苏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苏州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

《以美育人 向美而行--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政策解读与推进路径》

右:刘兆武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新艺术课标下美术一流专业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

undefined

undefined

左:张兵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专家

《新课标视域下高校美术教育课程模块构建的实践逻辑》

右:卢建波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艺术教研室主任、元晖教学名师、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

《教师学科素养提升与模块课程设计》

左:曹晶 长春市朝阳区解放大路小学校党总支书记、吉林省第十七批享受政府津贴专家

《以美育浸润心灵 让生命绽放光彩》

右:王蕾 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春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吉林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音乐家协会理事

《“大中小”一体化美育实践新路径探究》

盛情跨越山海 共赴美育之约

22日晚7点,向美而行 育见未来——艺术教育教学成果演出在吉林动画学院文化艺术中心上演。

undefined

受邀嘉宾们齐聚演出现场,欣赏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艺术教学成果展示。

undefined

此次演出由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的部分师生精心策划呈现,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合唱、独唱、舞蹈以及器乐独奏合奏等多种形式,展现了学生们的艺术才华与不懈努力。

undefined

碰撞学术火花 擎绘教育蓝图

23日早9点,大中小学获奖论文研讨、音乐和美术教学微课、工作坊展示在综合校区二楼会议室、四楼音乐厅、五楼智慧教室和二楼圆厅同时进行。来自长春市第三十中学、长春外国语实验学校、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长春市朝阳区安达小学的七位教师分别进行了音乐和美术教育微课展示和研讨。

微课、工作坊由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院长赵庆华,副院长王蕾,音乐教育系主任吴佳男,美术教育系主任李尤主持。

长春市第三十中学七年级教师安泽超《格尔尼卡》美术欣赏评述

长春外国语实验学校四年级教师王丽娟《在快乐的节日里》美术课(造型·表现)

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美术学(师范)专业本科三年级教师王丹 张瑀(金)《文姬归汉图》鉴赏与临摹实践

undefined

长春市朝阳区安达小学五年级教师韩笑《京调》音乐综合课(歌唱)

长春外国语实验学校六年级教师杨晔《茉莉花》音乐综合课(欣赏)

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音乐学(师范)专业本科二年级教师杨柳《汉江韵》国乐古筝重奏课程

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杜巍巍带领研究生团队崔宸、崔馨文、徐嘉荟、周思邑《中学舞蹈艺术普及音舞融合教学实践课》

东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尹爱青,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艺术教研室主任卢建波分别进行音乐和美术的专家点评。

来自苏州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长春人文学院、泰国曼谷吞武里大学、明德小学以及吉林艺术学院的13名师生代表进行了获奖论文研讨。每一个沉甸甸的奖项背后,都凝结了参会学者严谨的学术态度,他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彰显了优异的研究成果。吉林艺术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兼教务处副处长任慧丹宣读一、二等奖论文获奖名单,获奖论文研讨会由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涂蓓主持。

守正道而开新局,道阻长而勇求索。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吉艺将继续致力于促进“高校”与基础教育艺术教育协同共进,推动新时代艺术教育事业的新发展!